胆真肥!衡水竟还有人在这钓鱼!
7月4日晚7时50分许,记者在衡水市区滏阳河体育公园皮划艇、赛艇码头看到,几名钓鱼爱好者不顾自身安全,无视禁止垂钓告示牌,跨过护栏在河边违规垂钓。
记者在一旁观察发现,滏阳河体育公园皮划艇、赛艇码头区平时处于关闭状态,周围都用栏杆围着,并且里外两个铁门紧锁,为的就是保护游客的安全。此时,几名市民坐在码头边上垂钓,平均0分钟能钓上来一条鱼,这些鱼都是小鱼,只有七八厘米长。码头外围有四五块写着“本区域为皮划艇赛艇码头,水深危险!请勿攀登!请勿垂钓!严禁无关人员进出”的警示牌,显然成了摆设。
“每天晚上这里都有人来,他们都是跳过栏杆和铁门进入码头,坐在里面钓鱼,码头上面有水的时候特别滑,一旦失足落水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路过此处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。
滏阳河内的鱼类对净化水质、平衡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,钓鱼者在滏阳河钓鱼,严重破坏了滏阳河景区的秩序和生态平衡。在此呼吁,为了自身安全,也为了滏阳河的生态环境,让我们一起保护滏阳河中的鱼儿,让滏阳河变得更加美丽和谐。
电动自行车“上楼”将被处罚!衡水市民亟盼基础设施能跟上!在高层住宅小区里,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楼道充电,或是停放在走廊、楼梯间等公共区域,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。日前,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,将于8月日起正式施行,根据《规定》,在高层民用建筑停放电动车最高罚款万元。
政策解读:在高层民用建筑停放电动车最高罚款万元
《规定》明确,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、疏散走道、楼梯间、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。同时,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。电动自行车存放、充电场所应当独立设置,并与高层民用建筑保持安全距离;确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,应当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。
如果不听劝,可能会“吃罚单”。《规定》要求,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、疏散走道、楼梯间、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,拒不改正的,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,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,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元以上元以下罚款。
何为高层民用建筑?据介绍,本规定适用于已经建成且依法投入使用的高层民用建筑(包括高层住宅建筑和高层公共建筑)的消防安全管理。其中,高层住宅建筑,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;高层公共建筑,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公共建筑,包括宿舍建筑、公寓建筑、办公建筑、科研建筑、文化建筑、商业建筑、体育建筑、医疗建筑、交通建筑、旅游建筑、通信建筑等。
电动车在楼内停放、充电现象普遍!
距离《规定》执行不到一个月时间,现实生活中,是怎样一番景象呢?近日,针对此问题,记者在市区多个居民小区进行了走访调查。
在市区育才街一高层住宅小区,虽然楼道墙壁的醒目位置张贴着禁停警示牌,但仍有很多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里,一些居民外出回家后,直接把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,带到自己的楼层充电。
在市区永兴路一小区,带有遮阳棚的充电桩处被挤得满满当当,各楼体的门厅处,自行车、电动车零零散散地摆放着,从步行梯往楼上走,很多楼层都有电动车在充电,即使一些楼层没有电动车充电,为充电而甩出来的插座挂在墙上也是非常醒目。
走访中,记者发现,如果遇上阴雨天气,这种电动车楼内乱停放现象更为严重。6月30日傍晚,狂风裹挟着雨水降临我市,记者在市区部分住宅小区看到,许多处于露天状态的电动自行车被推进了车棚,但车棚容纳量非常有限,有些居民只得把电动车推到楼体门厅里,偌大的门厅里左一排、右一排,中间只留出五六十厘米宽的过道供人进出。一些回家晚的居民,因为无处停放电动车,只得把带着雨水的电动车推进电梯,停放在自家楼层。“小区里车棚太小了,要不然谁愿意推上推下找麻烦!”一位女士边推车子边嘟囔。
一个位于红旗大街的高层小区,里面既没有遮风避雨的车棚,也没有配置充电桩,居民给电动车充电除了上楼,根本没有别的办法。“经常看报纸、电视,也知道这样不安全,电动车上楼,我们作为当事人,何尝不担心安全问题,我充电时,恨不得一直盯着它,家里还专门购买了灭火器,就是怕出危险。”一位小区居民无奈地对记者苦笑道。
有些小区没有充电桩,居民推车上楼实属无奈,还有一些小区虽然配置了充电桩,但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充电的需求。在市区胜利路一小区,余户居民,仅有三四十个充电桩。“现在每户至少有一辆电动车,这点充电桩远远满足不了需求。”采访时,正赶上市民刘女士下班回家,准备给车子充电的她在充电桩附近转了两圈,也没找到合适的位置。一位邻居提醒,平时在这里充电的大都是一些上不了楼的电动三轮车,就这么几个充电桩,哪里够用?电动自行车还是推回家充吧。最后,因为没有空闲充电桩,刘女士只得把车子推上了楼……
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,在市区诸多居民小区,电动车楼内停放、充电现象非常普遍。
原因归纳:配套设施不完善是主因
根据现场调查记者发现,电动自行车上楼,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小区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。
首先,小区内车棚配置率低,不能满足电动自行车遮阳避雨的需求。尤其是遇上雨雪天气,没有充电需求的电动车、自行车会挤占带有遮阳棚的充电桩的位置,使有充电需求的电动车充不上电而造成资源浪费。占不到车棚的电动自行车,会被推到楼体的公共区域,有的则被推到住户自己家楼层。
其次,小区充电桩配置不足,不能满足住户们的充电需求。就市区大多数小区来说,充电桩数量远远达不到居民充电需求,居民只能将进楼充电作为电动车主要充电方式。
再次,充电桩电费收取不公开、不透明,充电费用高于正常居民用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据了解,目前,市区居民区充电桩充电收费有以下几种模式:一种是投币模式,一元钱可以充几个小时;一种是刷卡模式,根据用电量实时确定花销;一种是论次收费。因为建设方不同,充电桩的价格设置也各不相同,且价格缺少透明度。“我们小区充电桩采用投币方式,不同充电口收费不同,有的一元钱充3个小时,有的一元钱充6个小时,但到底多少钱一度电,谁也说不清。”“我们小区电车充电是刷卡,电车充了两个多小时,花了不到3块钱,到底多少钱一度电?这也太贵了!”“我们小区电动车充电收费论次,一辆电动车从无电状态到充满和剩余80%到充满,都是一样的收费。因为上班路程较远,一般我是到了50%就充,总怕有急事,车子电量不足,总觉得太亏了。”“在充电桩充电的花费是在家充电花费的两三倍,这个差距实在是有点大”……对于充电桩充电收费,市民们纷纷吐槽。
市民呼吁:配套跟上来费用降下来
据业内人士介绍,一般的充电桩充电费用由三部分组成:电力部门的基础电费,居民区物业的管理费以及铺设方的建设、维护费用,因此在充电桩充电的费用肯定是高于基础电价的。市民马先生说:“我们也知道把电动车推进家里充电不安全,整天推着车子上上下下也不方便,如果小区里有足够的车棚,让我们的车子下雨不挨淋,有足够的充电桩,让我们的车子有需求时能充上电,且充电费用合理,谁又愿意舍近求远、多此一举呢?”采访中,市民们纷纷表示,希望相关部门能在完善电动自行车存放、充电等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同时,让费用降下来。
据衡水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