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不少人问我,胆囊息肉需不需要动刀?老中医给出的答案是能先吃中药保守,随后观察,看看自己的身体情况。
中医治疗胆囊息肉,基本采用软坚散结的方法,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。最常见的就是牡蛎。
牡蛎在中医中被归类于肝、胆、肾经,具有止汗、抗酸、软化、分解硬块等相关作用。在治疗胆囊息肉方面,牡蛎可以起到软化息肉、散结节的作用。牡蛎的肉、壳和油都可以用于制作药物。
在中医的配伍理论中,牡蛎常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,以提高治疗效果。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配伍方案:
牡蛎+玄参+泽贝:这种配伍主要针对人体的结节和息肉起作用,具有软坚散结、清热养阴的作用。
针对肝胆疾病,常常搭配青皮、陈皮、丹参、鹅珠、白芍等药物使用。这种搭配具有疏肝理气、软坚散结的作用。
但是呢,希望大家能够早发现早治疗,不要等到手术切除,尽量的不要动刀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很多人认为,胆囊息肉不是什么大问题,不耽误吃不耽误喝,不用管,等大了或者是严重了,摘除胆囊就可以了,好像胆囊可有可无,摘除就能一劳永逸,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太不了解胆囊了!
1.胆囊可以储存肝产生的胆汁我们知道,胆囊不停地产生胆汁,而我们的肠道只有在进食后才需要胆汁,平时的胆汁就储存在胆囊里。
2.胆囊可以浓缩、加工胆汁胆二十四小时要产生~毫升的胆汁,而我们的胆囊的容量只有60~80毫升,它是如何储存这么多的胆汁的呢?这个时候他的浓缩胆汁的功能就派上了用场。它可以把稀薄的胆汁浓缩40~60倍,以备我们进食后排出胆囊,进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
3调节胆道的压力肝每天产生的大量胆汁,胆管里面是无法容纳的,必须要进入胆囊储森这样才能使胆管内的压力平衡稳定。所以,胆囊有调节胆道压力平衡的作用。
4.保护肠道的免疫功能人类的胆汁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,这是由胆囊分泌产生的。这种免疫球蛋白可增强肠道系统的免疫抗病
所以说,胆囊并不是一个没有用的袋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,很多患者通过中药对胆囊的调整,很多由大息肉变成了小息肉,慢慢就找不到了,动刀能够延续我们生命,不是一件坏事,是我们胆囊息肉的最后一道保障,但不要作为胆囊息肉的第一选择,等动刀以后再后悔,就为时已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