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进行血清蛋白电泳,使用pH为8.6的巴比妥缓冲液,各种蛋白质的电荷状态是
A.白蛋白和球蛋白都带负电荷
B.白蛋白和球蛋白都带正电荷
C.白蛋白带正电荷、球蛋白带负电荷
D.白蛋白带负电荷、球蛋白带正电荷
E.除γ-球蛋白外都带负电荷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A试题解析:pH为8.6时,pH>pI,所有蛋白均带负电荷,由负极向正极移动。
02
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关键步骤是
A.取材
B.固定
C.切片
D.免疫染色
E.抗原修复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D试题解析: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(荧光素、酶、金属离子、同位素)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(多肽和蛋白质),对其进行定位、定性及定量的研究,称为免疫组织化学。染色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结果,故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是免疫染色。
03
STGT试验延长,用硫酸钡吸附血浆不能纠正,用正常血浆及正常血清均能纠正,提示
A.因子Ⅷ缺乏
B.因子Ⅸ缺乏
C.因子Ⅺ缺乏
D.因子ⅩⅡ缺乏
E.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B试题解析:STGT试验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,硫酸钡吸附血浆中不含有Ⅱ、Ⅶ、Ⅸ、Ⅹ;正常血清中不含有因子Ⅰ、Ⅴ、Ⅷ。STGT试验延长考虑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,加正常血清能纠正,说明不缺乏因子Ⅷ,加正常血浆能纠正,说明没有抗凝物质,加硫酸钡吸附血浆不能纠正,说明因子Ⅸ缺乏。
04
镜下血尿是指离心后后每高倍镜视野中红细胞超过
A.1个
B.2个
C.3个
D.4个
E.5个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C试题解析:镜下血尿是指尿外观变化不明显,离心沉淀后,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。
05
正常血小板直方图集中分布范围在
A.1~10fl
B.2~20fl
C.5~30fl
D.10~40fl
E.15~50fl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B试题解析:正常血小板直方图,在2~30fl范围分布,呈左偏态分布,集中分布于2~15fl。当有大血小板、小红细胞、血小板聚集时,直方图显示异常。
06
细菌性胆道感染时,胆汁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
A.大肠埃希菌
B.变形杆菌
C.克雷伯菌
D.铜绿假单胞菌
E.链球菌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A试题解析:胆道细菌感染:多为继发性感染,致病菌可通过胆道逆行侵入胆囊,或经血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。胆汁或胆囊壁细菌培养阳性者占50%~70%。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,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,其他有肠球菌、绿脓杆菌等。
07
核周型抗中性粒胞浆抗体的主要靶抗原是
A.蛋白酶
B.乳铁蛋白
C.髓过氧化物酶
D.人类白细胞弹性蛋白酶
E.组织蛋白酶G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C试题解析: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有两型:胞质型和核周型。前者针对的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,后者针对的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。
08
氧化酶法测定血糖,第一步反应所用的酶是
A.乳酸脱氢酶
B.葡萄糖氧化酶
C.已糖激酶
D.过氧化物酶
E.丙酮酸激酶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B试题解析:葡萄糖氧化酶法:葡萄糖氧化酶(GOD)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,并释放过氧化氢。过氧化物酶(POD)在色原性氧受体存在时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,并使色原性氧受体4-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类化合物,即Trinder反应。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。
09
若WBC总数为(1~15)×/L,应分类的WBC数是
A.50个
B.个
C.个
D.个
E.个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C试题解析: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是手工目视显微镜技计数,油镜计数个白细胞,常用方法是血液分析仪法。
10
于尿液标本采集的叙述,错误的是
A.餐后2小时尿液有利于尿胆原检测
B.晨尿较适合尿液形态学的检测
C.随机尿常用于尿糖病人的检测
D.尿常规检查需留取中段尿
E.检测尿蛋白定量的防腐剂是甲醛
点击下方查看答案
正确答案:E试题解析:甲醛对尿中细胞、管型有固定作用,用于Addis计数的防腐;甲苯可在尿液表面形成一层薄膜,阻止尿液与空气接触,常用于尿糖、尿肌酐、尿蛋白等化学成分防腐;浓盐酸用于17羟、17酮类固醇激素测定的防腐;冰乙酸用于24小时尿醛固酮测定的防腐
|助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职称考试
|临床医学检验备考资料与您共享
|
推荐文章
热点文章